交通樞紐對城市發展具有基礎性、先導性、戰略性作用。宜昌市委七屆五次全會提出,要大力實施“樞紐賦能”戰略,借助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機遇,前瞻布局樞紐經濟,打造內暢外聯的高能級綜合交通樞紐,把交通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,賦能宜昌未來發展。
對標宜昌市委全會精神,全力打造“雙碳引領、樞紐賦能、強產興城”的“宜都范式”!今天推出第二期《“樞紐賦能”,宜都這么干!》。
宜都融媒訊(記者 朱敏)宜昌市委七屆五次全會指出,要打造內暢外聯的高能級綜合交通樞紐,這是搶占國家生產力布局調整戰略高地的重大舉措,也是加快建設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、打造世界級宜昌的關鍵支撐。
宜都謀深做優“北接、南聯、中優”總體交通布局,全力實施交通建設五年攻堅行動,依托“大交通”,發展“大物流”,匯聚“大產業”,服務“新格局”,以奔跑的姿態擁抱宜昌新中心。
“楚塞三湘接,荊門九派通?!?/strong>
宜都,上鎖巴楚山地,下引江漢平原,可謂承東啟西、居中獨厚,歷來為交通要塞,兵家必爭之地,素有“楚蜀咽喉”“鄂西門戶”“三峽門城”之美譽。
“朝發宜都渚,浩然思故鄉”“渡遠荊門外,來從楚國游”“樓高出楚塞,煙霽識巴船”……從眾多古詩詞中,我們可以清晰感受當年商賈云集、文人薈萃的繁華,窺見她作為交通要塞的風采。
新中國成立后,橫貫南北的交通大動脈焦柳鐵路在枝城跨過長江,枝城長江大橋成為最早建成的幾座跨江大橋之一。
近年來,宜昌長江公路大橋、宜都長江大橋相繼建成,紅花套過江通道正在開展工可研究及相關專題論證,建成后宜都將成為擁有4座跨江大橋的縣級市,全國唯一。
▲宜昌港宜都港區紅花套作業區綜合碼頭
與此同時,宜都還擁有46公里長江黃金水道,宜岳、呼北、翻壩、滬渝等4條高速公路共124公里穿境而過,距三峽機場僅40分鐘車程,交通區位優勢良好。
“要想富,先修路?!卑l達的交通是高質量發展的前提。
進入新時代,區域協調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。交通樞紐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。
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,加快建設以宜昌為中心的宜荊荊都市圈,建設長江綜合立體交通樞紐。宜昌打造內暢外聯的高能級綜合交通樞紐,恰逢其時。
宜都地處宜昌、荊州、荊門中心地帶,主動對標宜昌戰略目標,構建多樣化、開放式、全覆蓋的綜合交通體系,是搶抓國家生產力布局調整戰略高地的現實選擇,也是融入宜荊荊都市圈的必由之路。
▲江城大道
對標“樞紐賦能”戰略,宜都未雨綢繆,對照“打造新航運水路大通道、暢通新干線高鐵大動脈、構建新空港航空大網絡、完善新網絡高速大骨架、打造更高勢能對外開放平臺”等5項重點任務,高起點謀劃,高標準建設,高速度推進,以奔跑的姿態擁抱宜昌新中心。
去年9月正式通車的江城大道,是宜昌市“三環十二射”快速路網跨江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從宜都城區出發,經江城大道到宜昌萬達廣場,僅需40分鐘車程。
但這并非最理想的速度。
在宜都決策者心中,還有另外一組目標數據:到宜昌主城30分鐘,到三峽機場25分鐘,到高鐵站15分鐘。
在最新版的宜都交通“壯筋骨”項目規劃圖上,一條新的快速通道清晰可見:從宜都萬達廣場出發,經漁洋河橋壩一體,過清江三橋,沿S254宜都復線工程,接江城大道,30分鐘到達宜昌主城。
▲清江三橋
在清江三橋建設現場,架橋機正在吊裝T梁,沖刺10月主線貫通。而連接三橋的S254宜都復線工程,也已全面開始施工,“30分鐘到宜昌”即將變為現實。
紅花套過江通道正在謀劃,高鐵線路正在積極爭取,宜都“大交通”不再只是夢想。
▲雙城路
讓夢想照進現實的,不僅僅是清江三橋和S254宜都復線工程。去年底通車的雙城路,同樣見證著宜都主動融入宜荊荊都市圈的擔當。
連接宜都主城、高新技術產業園、宜都化工園的雙城路,不僅增強了園區承載能力,還與S254宜都復線工程對接,“宜昌—宜都—松滋”沿江大通道雛形初現。
加速融入宜昌“新網絡高速大骨架”的同時,圍繞“新航運水路大通道”,宜都同樣穩扎穩打。
宜都擁有46公里長江黃金水道,26個碼頭,68個泊位,使用岸線8772米,年吞吐量4000萬噸。去年,宜都攜手湖北港口集團、宜昌港務集團,啟動“中部陸海新通道橋頭堡”系列項目,將重點建設枝城區域鐵路專用線、枝城港鐵水聯運碼頭、枝城港煤炭物流儲備基地、綜合物流運輸廊道等16個涉及水路港口、陸路物流及鐵路擴能項目,總投資達76.5億元。
▲枝城港
暢達的現代交通系統,是“樞紐宜都”最形象的表達。聚焦暢咽喉、強樞紐、壯筋骨,宜都緊密對接宜昌交通暢咽喉強樞紐12個專項方案,擬定交通項目46個,總投資529億元;全市“六縱七橫八環九橋”國省干線主骨架初步形成;“三軸十環”農村公路路網日臻完善……
且持夢筆書奇景,日破云濤萬里紅!
未來幾年,宜都將對標宜昌“打造內暢外聯的高能級綜合交通樞紐”目標,全力實施交通建設五年攻堅行動,著力打造“市內大循環,外圍大輻射,區域大聯通”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,加速融入宜荊荊都市圈。
對標“打造新航運水路大通道”,以紅花套港、枝城港為核心,重點抓好枝城港鐵水聯運碼頭一期工程等18項重點任務,用足用活水鐵公聯運資源,打造中部多式聯運樞紐關鍵節點。搶抓“電化長江”建設機遇,加快宜昌綠色智能船舶產業園建設進度,加快上下游配套產業集聚發展,打造內河綠色智能船舶產業集群,助力宜昌船舶制造產業迭代升級。
對標“暢通新干線高鐵大動脈”,主動服務沿江高鐵宜昌至涪陵段、呼南高鐵宜昌至常德段建設,積極推動焦柳鐵路宜昌段功能改造提升,著力推進 “中部陸海新通道橋頭堡”建設,加快宜都枝城區域鐵路專用線等重點項目建設,著力打通宜昌—柳州—北部灣—東南亞“江鐵?!薄耙粠б宦贰敝胁筷懞B撨\新通道。
對標“構建新空港航空大網絡”,積極推動紅花套過江通道建設,縮短宜都與三峽機場空間距離,力爭“25分鐘到達三峽機場”目標早日實現,讓宜都與世界的距離更近。
對標“完善新網絡高速大骨架”,積極對接《宜荊荊都市圈發展規劃》, 聚焦“六縱七橫八環九橋”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,加快推進枝城長江大橋改擴建工程,主動融入三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,以交通互聯互通推動“當枝松宜東”產業聚集。
對標“打造更高勢能對外開放平臺”,充分發揮宜都港、枝城港功能作用,加快推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,加強與宜昌高新區、自貿片區聯動發展,把樞紐優勢轉化為發展勢能,為建設共富共美現代化新宜都注入澎湃動能。
一萬年太久 只爭朝夕
宜都將始終保持逢山開路
遇水架橋的勇氣
打通區域動脈 擎動城市未來
把千家萬戶“美好出行”的需求與
現代化新宜都“鏈接世界”的夢想相結合
加速向高能級綜合交通樞紐邁進
為打造世界級宜昌貢獻宜都力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