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進一步做好脫貧人口增收工作,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,農業農村部(國家鄉村振興局)日前印發《關于進一步做好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工作的通知》,就有關工作進行安排部署。穩定就業,增加收入,脫貧群眾生活更有底氣。要推動脫貧人口穩崗就業,提高工資性收入,就需要完善就業政策,掌握脫貧群眾就業意愿,提供合適就業崗位,確保兜底安置,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,筑牢防返貧底線。
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,要想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,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,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就成為一項重要的工作。做好就業幫扶,最根本的是要在“精準”二字上下功夫,確保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,鄉村振興全面發力。
全面排查,摸清底數。通過實地走訪、電話抽查等方式,精準掌握脫貧群眾就業意愿、培訓需求等基本情況,并建立動態更新數據庫,把好穩定就業意愿脈,為開好精準幫扶對癥藥做好準備。泗縣建立縣、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三級服務體系,動員187個村級聯絡員,“三步走”“點對點”“實地走訪+電話回訪”精準摸排脫貧群眾基本信息,并建立月度抽樣更新、預警機制,全縣脫貧群眾穩定就業規模達2.6萬人。通過脫貧群眾動態數據監測,提前采取針對性就業幫扶措施,筑牢了鞏固脫貧成果的防線。
精準幫扶,穩崗增收。針對有勞動力的脫貧群眾就要“加足油”“添對味”,做好崗位培訓,有組織輸出勞務,精準推薦就業崗位。枝城鎮發揮化工園區優勢效應,以村企互聯共建為平臺,梳理企業基本情況、基本意向、基礎數據,形成需求清單、資源清單。從而訂單式輸出勞務,在雙向奔赴中實現脫貧群眾穩崗就業。針對無法離鄉、無業可扶、無穩定家庭收入的脫貧未就業勞動力及弱勞動力,就得“加足料”“把穩舵”,因地制宜創新產業就業措施,從而增強脫貧群眾收入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。枝城鎮架鍋山村發揮資源稟賦,統籌考慮“庭院增綠、村寨美化、農民增收”多重效益,引導村民種植桃、李、柑橘等小水果2500畝、茶葉1000畝,家門口“就業”帶動脫貧群眾人均增收8000余元。五峰山村挖掘本土人才潛力,吸引返鄉創業人才投資興業,免費為脫貧群眾發放仔雞,引進技術、免疫培訓,以高于市場價回收土雞生產經營,確保脫貧群眾有穩定收益。
完善政策,兜底安置。用足用好促進穩崗就業和產業發展的政策,針對搬遷村、異地安置脫貧戶在公益性崗位上予以傾斜,針對慢性病、突發嚴重困難戶等及時落實民生保障類政策,將符合條件的脫貧人口、監測對象及時納入農村低保、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和臨時救助范圍,加大養老保險等支持力度,確保兜底安置。枝城鎮立足鄉村建設、鄉村治理、人居環境整治等現實需要,設置生態護林員、村容保潔員、就業服務信息員等7類公益性崗位,123名有就業意愿但履職能力有困難的脫貧群眾得以順利上崗就業,人均月收入達700元。
下大氣力解決好脫貧群眾穩崗增收工作,讓脫貧群眾就業更穩、收入更高、干勁更足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,讓農業強、農村美、農民富的嶄新畫卷更加恢弘。(宜都市枝城鎮王春麗)